安康高新区第四小学六四班 唐伊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夜色被枪声划破,“七七事变”的爆发,正式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桥头的石狮默然矗立,见证着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也见证着中华儿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抗争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悲壮歌声,从黄河两岸传遍神州大地,成为刻在每个中国人骨血里的呐喊。
为守护脚下的山河、身后的家园,无数革命先烈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坚不可摧的长城。中华民族从不是任人欺凌的民族,历经十四年浴血奋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被彻底赶出中国领土。这场胜利,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荣光,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最好证明。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留下的深刻教训,也成为我们自强不息的动力源泉。1949年开国大典上,受阅的飞机仅有17架,为了让场面更壮观,周恩来总理坚定地说:“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这简短的一句话,藏着旧中国的无奈,更藏着中国人不服输的骨气。如今,山河无恙,国力日强——现代化战机列阵长空,先进装备守护疆土,曾经的“东亚病夫”早已成为历史名词,今日之中国,正以昂扬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民族复兴的脚步坚定而有力。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那些在战火中冲锋的革命先烈,那些为国家建设鞠躬尽瘁的共产党人,正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这些新时代少年,也当以他们为榜样,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努力成长为能支撑起国家未来的“脊梁”。
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并非简单的仪式,而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要让世界看到中华民族不可侵犯的尊严与底气。作为少年,我们或许暂不能成就惊天伟业,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当如明灯般照亮求学之路——认真学好每一门功课,锤炼过硬本领,便是我们对先烈的告慰,对祖国的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从战火中“站起来”,在建设中“富起来”,于新时代“强起来”,中华民族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将抗战精神化为前行的动力,以少年之朝气,承先辈之遗志,在学习中积蓄力量,在成长中担当责任,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指导老师: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