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卷款跑路”“退费难”等乱象频发,不仅让家长们的血汗钱付诸东流,更严重扰乱了教育培训市场的健康秩序。为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构建风清气正的校外培训生态,安康高新区多管齐下、重拳出击,全面开展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专项治理行动,以雷霆之势整治行业乱象,为孩子的教育之路保驾护航。
政策护航,监管体系为资金安全“上保险”
安康高新区以创新思维和科技手段,推出全流程、智能化、强保障的监管方案,从源头根治预收费乱象,为家长的 “教育投资”上足“安全保险”。专户存管,杜绝挪用。培训机构必须在指定银行开设预收费专用账户,家长缴纳的每一笔培训费用都将直接进入监管账户,资金流转全程留痕,如同给机构资金套上“透明枷锁”,彻底杜绝随意挪用的可能。分段拨付,精准管控。监管银行依据课程进度和实际消课情况,按约定比例将资金拨付给机构。这种“量入为出” 的拨付方式,既保障了机构的正常运营,又有效防止“一笔钱花两次”的资金风险,实现了家长、机构与监管部门的三方共赢。动态监测,未雨绸缪。依托信息化监管平台,实时掌握机构资金流水、消课进度等关键数据。一旦出现异常资金流动,系统将立即发出预警,监管人员能够第一时间介入处理,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风险储备,双重保障。所有机构按一定比例缴存风险保证金,为突发退费、倒闭等情况提供兜底保障。目前,高新区校外培训机构公用账户监管资金已达140余万元,“一课一销” 模式正有序推进,家长的资金安全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保障。
健全机制,为校外培训机构加上“紧箍咒”
高新区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管体系,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部门联动,凝聚合力。充分利用“双减”工作专班协作机制,教育、文旅、科技、城管、市场监管、公安等多部门协同作战,将资金监管纳入准入审批、日常监管的核心标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织就了一张严密的监管网络。科技赋能,智慧监管。全面应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线上资金平台“全流程监管、一课一消”的创新模式,实现了校外培训机构资金、课程的智慧化、精准化管理。在账户开通、订单支付等关键任务中,高新区率先实现100%完成率,在监管平台数据考核中始终稳居前列,成为行业监管的标杆。实地督查,务求实效。“双减”工作专班保持高频次、常态化实地督查,通过仔细查验机构现场学员数、订单形成数、合同签订情况等关键信息,严查“有学员无订单”“学员多订单少”“超标准收费”等违规行为,坚决防止预收费资金“体外循环”,确保监管无死角、无盲区。
宣传引导,为学生家长资金筑牢“防火墙”
为从源头上提升家长的风险防范意识,高新区“双减” 工作专班多管齐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为学生家长的资金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通过教育公众平台发布《致全区学生家长关于校外培训的一封信》,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进行安全提醒;借助家校互动平台,全面发放《保障校外培训资金安全家长信》,确保每一位家长都能了解资金监管政策;同时,通过家长会、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和家长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家长理性选择校外培训机构,警惕机构巧立名目违规收费、通过其他渠道逃避资金监管等行为。此外,还特别向家长提出“三个坚持”的要求,鼓励家长自觉签订《中小学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铁腕执法,打好治理违规收费“持久战”
高新区“双减”工作专班以“零容忍”的态度,持续开展违规收费整治行动,坚决打击各类违规行为。新学期伊始,便迅速启动“违规收费排查”专项行动,对全区资金监管账户余额较低的机构进行重点摸排和警示提醒,确保资金监管无漏洞。将资金监管纳入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坚持“有举报必查、有线索必查”的原则,以“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结合校外培训机构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对各类机构开展严格督查整治。通过以查促改、以督问效,全力消除违规收费带来的风险隐患,推动“双减”政策在校外培训领域平稳落地。
教育是国之大计、民生之本,容不得半点虚假与套路。安康高新区将持续深化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不断完善监管机制,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更加务实的举措,维护良好的教育培训市场秩序,让每一分教育投入都能真正转化为孩子成长的坚实基石!
(邓 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