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名校风采 > 正文

咸阳市泾阳县姚家巷中学开展社会主义核价值观暨德育工作纪实

[2018-01-08 10:05:01] 来源:泾阳县教育局 编辑:吕云霞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泾阳县姚家巷中学前身为始建于1873年“陕甘味经书院”,与长沙“岳麓”、西安“关中”书院齐名,培养出了著名书法家政治家于右任、教育家杨凤轩、化学分析专家高鸿、诗人雷抒雁等一大批杰出科学家及文化学者,享誉西北。

 

传承书院文化  互联互通结网
在强化中学生核心素养中践行核心价值观
——咸阳市泾阳县姚家巷中学开展社会主义核价值观暨德育工作纪实
 
       泾阳县姚家巷中学前身为始建于1873年“陕甘味经书院”,与长沙“岳麓”、西安“关中”书院齐名,培养出了著名书法家政治家于右任、教育家杨凤轩、化学分析专家高鸿、诗人雷抒雁等一大批杰出科学家及文化学者,享誉西北。近年来,学校传承“为国家强盛而发奋学习,为民族复兴而甘洒热血,为人类进步而创新科技”的书院文化,融汇时代特色,践行核心价值观,探索出了“文化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培育”、“习惯培养+自主管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践行”、“核心素养+校园活动+家庭教育”、“互联网+兴趣特长培养”等育人模式,形成了鲜明的“书院文化传承+精细化管理+时代旗手”的办学特色,荣获了“陕西省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称号!
 
传承书院文化,奔跑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
 
       味经书院致力于实学,迥然不同于其他书院,设立有“时务斋”,制订了“厉耻、习勤、求实、观时、广识、乐群”六条学规。姚家巷中学依据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六条学规以新内涵,张贴于校园显著位置和每个教室。
       ——树立追梦之志。志向和梦想是学生成长的灯塔。围绕“中国梦”和“成才梦”,开展德育实践三部曲:“厉耻习勤,习惯追梦”、“求实乐群,幸福追梦”和“观时广识,学习追梦”,带领全体师生更加稳健有方的行走在筑梦、追梦、圆梦的道路上。
       ——倡导勤奋之行。俗语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学校围绕“中国梦·我的梦”,开展大讨论,甄别现状,明确目标,思考应有的心态、习惯、品质和做法。“勤能补拙”、“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成为广大师生旁征博引的论据,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其中,潜移默化为师生的自我追求。
       ——强化爱国之心。组织学生深入到青少年学生德育教育实践基地参观学习,邀请泾阳县电视台培训部主任、《追寻泾河魂》主编、泾阳著名青年作家李胜灵解读《美丽泾阳》,发出《献出一份爱心,拯救一颗生命》倡议书,为患上脊髓炎的七年级车桐博同学募捐11万余元,展现出了全校师生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操。
 
整合课程资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整合课程资源,落实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教育教学之中,培养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润物细无声。发挥政治课和班会课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读书、演讲、座谈、征文活动,开展“日行一善、月养一习”实践活动,倡导“在校做名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名好公民”,内化于心,外塑于形,“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榜样在身边。一名焦裕禄,影响了一代人。学校分教研组、班级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将优秀学生的照片张贴于旧书院样式的教学楼柱子上,宣传先进事迹,表彰优秀做法,弘扬可贵精神,凝聚教师学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典型明荣辱。学校强化“荣誉至上”的观念,陈列获奖师生事迹、学法于校史馆。开学初或重大节日,组织师生了解校史,知晓历史上该校师生的所作所为,端正师生的价值取向;开展“校训”、“班训”和“家训”宣讲活动,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优化校园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评价、表彰是校园文化建设三大支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找准载体,二是准确评价,三是大力表彰。及时消除灰色地带,让正能量涌动校园。
       ——搭建自主管理平台。追求卓越,敢为人先,是姚家巷中学的校园文化精神。坚持“学生自愿、特长分组、分工负责”的原则,采用“学校统筹,年级分管,自主评价,定期表彰”的办法,开展学生自主管理,要求管委会成员担当负责,敬业诚信,旨在帮扶,友善一生,和谐共生。
       ——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学校成立了小红帽志愿者服务队,在辅导、课间操、活动、集会等时间,量化考评“中学生日常规范”落实情况;自主选择帮扶对象,一对一,手拉手,同步前行。课余时分,点点小红帽活跃在校园,成为校园最靓丽的风景线。
       ——疏导核心价值的现实挑战。真实的社会生活不仅有真善美,还有欺骗、冷漠、侮辱与伤害。为此,学校设立心育室,化解矛盾和不悦,澄清价值原则与现实差距,鼓励学生在切身利益遭遇挑战时葆有对崇高精神生活的向往,以大智慧修身,以大文化养心,以大亲情导行,在知情行意的统一中坚守核心价值观。
 
 探索互联网教育,摸索家校一体化教育模式 
 
       教育改革在供给侧发力,运用互联网+,更新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满足日渐富裕的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我们已经无法回避。互联网,表现在物态上,就是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实现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表现在组织结构上,就是通过家庭、社会组织的紧密配合,共同朝着培养目标努力。
       ——设立专题活动。运用展板、电子屏幕、宣传栏、微信群、校园网站等形式,广泛宣传,深入推进,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三年来,学校精心制作宣传展板30余块,拟写电子屏幕宣传语200余条,发送家校微信群核心价值观信息2400余条,校园网专项内容已达800余篇。其次,建立了以班主任为主体,任课教师为骨干,齐抓共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宽泛、不易理解的特点,学校与各项活动结合起来,与行为习惯养成结合起来,边活动边点评边做价值提炼,有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付之于行动。
       ——实施家长德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中,不断校挖掘社会力量和家长参与学校德育教育,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和谐一致。年级家长委员会和社会机构选择热爱学校教育、关心学生成长的人士,每周配合学校的工作重点,自主确定一个主题,实施家长德育课程。家长德育课程每学期8节次,家长分别围绕感恩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礼义、知法守法等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现身说法,扩大了学校德育教育内涵和外延。
       ——加大工作覆盖面。学校积极与关工委、街道办、学生家长联系,搞好协调,取得统一,不断优化师生价值观形成的环境和氛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找准载体,丰富内涵,全面深化、细化素质教育实施,努力把学校办成家长放心、群众满意、教师成长、学生成才的名校。
       ——运用互联网,引导新舆情。除了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引导以外,这两年,学校特别注重微信平台运用,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号,各处室、各年级、各班级、乃至各科任教师都建有自己的微信群。每周,由学校统一主旨,统一主题词,统一宣传语,统一活动,分别撰写报道,关注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舆情,及时引导,力争规范,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集群智,推共识,朝着中国梦奔跑。(文/王小江)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