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教育文苑 > 正文

用民生“温度”丈量发展“厚度”

[2025-07-08 14:57:17]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民生是发展的“温度计”,民心是执政的“晴雨表”。当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按钮按下,当乡村诊所的听诊器贴近村民胸膛,当务工人员的工资卡收到足额汇款,这些具体而细微的服务民生场景,丈量着一个社会发展的真实厚度。

紫阳县焕古镇九年制学校   刘成军

  民生是发展的“温度计”,民心是执政的“晴雨表”。当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按钮按下,当乡村诊所的听诊器贴近村民胸膛,当务工人员的工资卡收到足额汇款,这些具体而细微的服务民生场景,丈量着一个社会发展的真实厚度。

  发展的本质,从来不是冰冷的GDP数字,而是让每个个体都能分享时代红利。近年来,从“双减”政策为孩子书包减负,到医保电子凭证让异地就医更便捷;从保障性住房点亮城市新市民的安居梦,到“村村通”工程打通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民生领域的每一点进步,都在为发展注入温暖底色。正如网友所言:“高楼大厦算发展,家门口的菜市场干净了,也是实打实的幸福。”

  然而,民生改善之路仍有“温差”待弥合。一些地方存在“重面子轻里子”的倾向,斥巨资建地标却忽视老旧管网改造;有的政策“一刀切”,养老补贴卡在繁琐流程里,便民服务止于“最后一公里”。这些问题提醒我们:发展若脱离民生导向,就会失去意义;政策若忽视群众感受,就会偏离初衷。

  民生温度,要靠制度精度来保障。从建立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制度,让群众“点单”政府“买单”,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弱势群体筑牢底线,再到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效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唯有把民生工作做在细处、落在实处,才能让发展成果真正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发展的考题常出常新。但无论发展阶段如何变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是不变的坐标。让每一项政策都含着温度,每一次改革都回应期盼,我们的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社会的幸福指数才能越来越高。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