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载春秋流转,她从青涩稚嫩的教学新人,一路成长为执掌一园、统筹全局的教育中坚,却始终未曾离开这片播种童年的沃土。刘志娟把一生最珍贵的岁月,都献给了学前教育。她以爱为犁,以心为种,在小小的教室与宽阔的操场上,默默耕耘、静待花开。她常说:“幼教事业,是根的事业。”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万人瞩目的光环,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陪伴、一年又一年的坚守。
33年前,带着对孩子的喜爱与教育理想,她成为一名幼儿教师。面对几十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她立下誓言:“要做让孩子喜欢、家长放心的好老师,把精力都投入这份平凡又伟大的事业。”为实现目标,她主动向老教师请教,将时间融入实践,系统学习教育理论,打磨符合幼儿认知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2011年8月,她凭借过硬业务能力与责任心,转型担任城关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她深知“管理岗要带好团队、办好园所”,从园所规划、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多方面发力,带领教职工优化环境、完善制度。经过数年努力,园所从1个班34名幼儿,发展为4个班140余名幼儿的优质园,成为家长信赖的选择。2014年10月,她调任汉阴县第二幼儿园副园长,迅速明确定位:“管好业务、为园长分忧、为全局谋划”。工作中,她细化教学督导流程,确保每项工作落地,成为园长的得力助手,赢得大家认可。 2017-2020年,刘志娟临危受命筹建汉阴县第三幼儿园。从规划设计、施工方案到建材把控、进度推进,她全程亲力亲为。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加班对接资源、核对细节,守住质量底线。最终,园所顺利建成使用,为当地新增优质幼教资源,缓解了“入园难”问题。
刘志娟在分管教学期间,她始终将“提升保教质量”作为核心,从制度与教研双管齐下,推动园所教学水平提升。(一)严抓常规管理,筑牢教学基础 她牵头完善保教管理制度,形成“计划-实施-督导-考核”闭环体系。每学期初,组织教研团队审核教师制定的保教、班级管理及教学计划。督导教学一日生活常规,学期末结合日常表现考核教师,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推动园务规范化。(二)创新教研形式,助力教师成长 推行“师徒结对”,让骨干教师一对一指导新教师;定期组织“骨干教师观摩课”,课后集体研讨;围绕“幼儿习惯培养”“游戏化教学”等主题开展专题教研,引导教师交流困惑、探讨策略。在她推动下,园所形成“比学赶超”氛围。
刘志娟认为“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园所发展核心”,结合教师成长需求,搭建多维度培养体系。(一)聚焦教材理解,提升教学把控力 她组织“教材解读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入园指导,带领教师分析教材意图、目标与思路;安排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引导教师将教材与幼儿生活结合,用游戏、操作落实教学目标,帮助教师吃透教材、提升教学效果。(二)搭建展示平台,激发成长潜力 她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比赛,全程陪同打磨作品、梳理思路,定期开展园内教学技能赛、案例分享会,让教师在竞争与交流中明确方向。同时,选派骨干教师赴省市学习,学成后开展“二次培训”,实现“一人学习,全员受益”。
“幼儿健康安全是底线”,刘志娟从卫生保健与食堂安全两方面入手,打造安全环境。(一)科学规范开展卫生保健工作 她严格制定详细消毒制度,明确环境、玩具、餐具消毒频率与方法,专人检查记录;完善幼儿健康档案,记录生长发育、疫苗接种等情况。同时,组织“健康教育活动”,教孩子卫生知识;邀请医护人员入园讲座,协同防疫部门做好疫苗接种,为幼儿健康筑屏障。(二)严格细致做好食堂安全管理 她要求食堂人员遵守《食品安全法》,定期参加培训、考核合格上岗;建立食材“索证索票”制度,确保来源安全;推行“明厨亮灶”,让操作透明化,接受监督。此外,牵头成立“膳食管理小组”,联合保健医生、厨师、家长代表制定带量食谱,保证营养均衡;定期收集意见,调整菜品,守护孩子“舌尖上的安全与幸福”。
作为管理者,刘志娟秉持“以人为本”理念,营造和谐工作氛围。突出教师主体地位,鼓励参与园所管理。园所重大决策(如制度修订、文化建设、活动策划)时,她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征集会”收集建议,合理意见积极采纳,暂无法实施的耐心解释,让教师感受尊重,增强归属感与主人翁意识。
2013-2014年,在城关镇中心幼儿园期间,刘志娟编排的幼儿舞蹈获当地保教成果展好评;2014年城关镇庆六一汇演中,园所舞蹈分获一、二等奖。2014年,她指导教师刘敏的公开课《拔萝卜》获县级一等奖。城关镇中心幼儿园2名幼儿的绘画作品,在她与团队指导下获全县二、三等奖。在汉阴县第二幼儿园工作期间,在她的指导下,8位教师分别在安康市、汉阴县学前保教成果展中荣获金奖、银银、优秀奖。园所韵律操《加油宝贝》获全县大赛一等奖,幼儿园也分别荣获“优秀组织奖”、“先进单位”等荣誉。
三十三年风雨幼教路,刘志娟从青春到华发,仍热情不减、奋斗不息。退岗不褪色,她将以另一种方式持续关注幼儿教育,守护童年,静待花开——因为她始终坚信,教育是点亮生命的事业,而她愿永远做那个点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