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漫室,晕染三尺讲台梦;书页轻翻,启迪万千教育思。阅读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不竭源泉,读书分享,是一场教育智慧的碰撞,能让我们在文字中汲取育人真谛,于交流中点亮教学灵感。为了促进集团校教师间的专业对话,以书为媒共探教育之道,以分享为桥同研教学之法,激励教师将阅读所得转化为教育实践,提升育人水平与专业厚度,2025年9月3日,陇县城关镇西关小学教育集团全体教师齐聚一堂,举行了“阅读启智润心 分享聚力未来”暑期教师读书分享暨表彰总结大会。
暑假前夕,集团校向全体教师安排了读书任务。老师们在假期里静心品读,批注感悟,让书籍成为滋养心灵的良伴。开学伊始,老师们踊跃上交了各自的读书心得,经过集团校评审委员会层层把关,严格评审,最终37篇优秀读书感悟脱颖而出,其中一等奖11篇,二等奖12篇,三等奖14篇。
读书分享会在热烈而舒心的氛围中进行着,老师们或侃侃而谈、或细致剖析、或旁征博引、或深刻反思……鲜活的案例、独到的见解、真诚的分享,处处传递着成长的喜悦与幸福。
再次翻开《做有温度的教育》,李芙蓉老师有了全新的深度体悟。她提炼出教育温度的三大核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呵护学生情感需求,以及教师自身需充盈“热能量”。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李老师将书中精髓转化为通俗实用的分享,以学思结合的行动,生动诠释了“让教育带着温度前行”的教育真谛。
王媛老师从《教师的沟通力》中提炼的沟通智慧,打破沟通即单向输出的认知,强调沟通本质是双向遇见,针对三大场景她给出具体策略:对学生用需求式沟通,关注隐藏需求;对家长靠“三明治”沟通法共建信任;对同事以协作式沟通互助成长,最终以倾听与共情替代口头输出,让沟通成为教育温度的传递桥梁。
阅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后,刘芳老师收获颇丰。她深刻意识到“先学后教”的关键在于教师转换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用“先学”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用“后教”精准解决学习中的真实问题。从剖析自身教学困惑,到解读“先学后教”模式内核,再到分享实践中的所思所感,刘老师的分享尽显基层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深刻共鸣与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
重温《窗边的小豆豆》,王莉梅老师结合教学经历引发诸多反思。书中小林先生的教育智慧,让她回顾起对学生小诺的急躁、教整理书包时的挫败;也让她醒悟,面对结巴的小雨应多一份包容,面对孩子课堂上的真实发现要格外珍视。她最终领悟到:教育不是刻意修剪孩子的“标准模样”,而是以耐心为基、以爱心为壤,陪伴每个孩子慢慢成长。
晁柯婷老师分享的《做不抱怨的老师》,语言通俗、案例生动,为教师提供了突破职业困境的实用方法。她聚焦教师职业心态调整,以“不抱怨”为核心,从自我认知、工作价值、人际沟通等维度,结合教育案例与心理学理论,引导教师将抱怨转化为成长动力。她倡导“聚焦问题解决”思维,推荐感恩日志、压力分级管理等方式,帮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重建幸福感,实现从“情绪宣泄”到“行动改变”的跨越。
崔晓虹老师分享的《数学教育心理学》,为数学教学提供了精准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针对学生思维衔接的难点,她提出用具体载体助力学生从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关注学生思维差异,设计分层任务实现因材施教;想要激活学生思维生长,则需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她认为,数学教学应少些灌输、多些留白,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维引路人,深耕教学土壤,静待“数学之花”绽放。
读《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杨莉老师深切体会到:阅读是教师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的“情绪缓冲带”。同时,她也从中得到教学启发——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应分享真实的阅读感受,更要将阅读的快乐传递给每一位学生,让阅读真正成为滋养学生心灵、助力学生成长的“堡垒”。
王永妮老师分享了魏书生教育专著《我是这样做老师的》,她结合自身一线教学实践,从“改变自我心态”“推动学生自我教育”“为学生搭建成长舞台”“给予信任空间”“做学生同行者”五个维度,深入阐述了教育的核心要义——唯有立足善意与信任,才能真正唤醒学生的自主性,助力其在自主探索中成长。这份分享不仅展现了教育者对育人本质的深度思考与实践担当,更传递出温暖的教育力量。
研读贺岭峰教授《和孩子做队友》一书后,闫永平老师分享了深刻感悟。她紧扣“教育是同行而非拔河”的核心理念,深入阐述教育者需完成从“裁判”到“队友”的角色转变——关键在于洞悉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唤醒其内在成长动力。结合自身教学中的真实案例,闫老师更加坚定信念:教育者应与学生双向成长、并肩同行,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切实感受到被需要与平等,当我们真正将学生视作队友,他们眼中绽放的光芒,终将照亮彼此共同成长的道路。
陈亚娟老师深度研读《给小学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书中“儿童立场”让她反思教学,改变“20以内加减法”教学方式,借小棒等实物助力孩子理解;“数学融入生活”的建议,也促使她通过“迷你文具店”让孩子在实践中掌握人民币知识。她领悟到:一年级数学教学不应是枯燥的知识灌输,而要带孩子真切感受数学的价值,让数学成为孩子喜爱的“小秘密”与“小工具”。
李小环老师从《教师的语言力》中获得感悟:教师语言能给予学生勇气、激发潜力,表扬需避开恭维,及时肯定微小进步,挖掘突出优点,用“赋予价值法”点明行为意义,教师应养成表扬习惯;批评则要先认可学生、只针对行为,适度表达不足与重视,非紧急情况不急于批评,以科学方式助力学生成长。
这场读书分享会,既是思想碰撞的精神盛宴,更是跨越书本的心灵对话与智慧共鸣。随着分享环节落下帷幕,集团校领导为本次活动中荣获一、二、三等奖的教师隆重颁奖。这份荣誉不仅是对老师们阅读成果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大家主动参与、乐于分享、深耕学习的真诚鼓励,也为后续的教育阅读与交流注入了鲜活动力。
最后,集团校党支部书记、总校长曹海龙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总结讲话。他高度肯定了老师们争做学习型教师,以阅读赋能成长的热忱,同时向获奖的37位“书香教师”致以热烈祝贺。曹校长结合教师职业特性、新课程改革要求及集团校发展需要,着重强调教师需深刻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向全体教师提出三点期望:一是以书为友,把书捧起来,做读书的挚爱者。他呼吁集团校全体教师都要牢固树立“欲使学生爱读书,必先教师带头读书”的理念,全力推进学校“读书写字奠基工程”,切实抓好读书活动的落地与深化;二是集约时间,把书读起来,做有温度的阅读者。要持续在集团校掀起“比、学、赶、超”的读书热潮,逐步构建“班班有书读,人人爱读书”的新时代书香校园;三是坚定信念,把书用起来,做智慧的教育人。他希望全体教师通过阅读增智、养性、育人,为建设新型教师精神家园奠定基石,为教育集团描摹鲜亮的精神底色。
千帆过尽,书香犹绕心头;百感交集,智慧已植沃土。此次教师读书分享会,不仅是一场文化知识盛宴,还是一次教育初心的重温,更是擂响深耕课堂、精进育人、砥砺前行的战鼓。面向未来,我们集团校全体教师将把书中的启迪化为教学行动,让分享的收获融入教育日常,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与育人境界,用学识与情怀引领学生探索远方,为培育时代新人倾尽热忱,为集团校教育发展贡献力量,为铸就陇县好教育不懈努力!(来源:陇县城关镇西关小学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