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传喜讯
荣耀新征程
热烈祝贺
信息赋能展风采,
素养提升谱新篇!
在2025年灞桥区教师信息素养
提升实践活动中
我校教师凭借
深厚的信息素养
扎实的教学功底
出色的创新能力
在全区参赛教师中脱颖而出
斩获佳绩!
本次活动,我校教师积极参与,成果丰硕: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3名,获奖总人数和整体获奖层次在灞桥区所有参与学校中名列前茅!
以新课标 “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 为指引,聚焦 “控制变量”“对比实验” 方法。从载人航天燃料燃烧与魔术现象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在自主探究中理解燃烧条件,构建 “火三角” 模型;结合航天实例与魔术揭秘,实现从知识到实践的转化,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与学科价值观,体现 “做中学” 与化学学科育人价值。
本STEAM案例以多彩风筝为载体,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原理和技术应用,还通过工程设计和数学计算培养系统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抽象概念(如力、几何)具象化,帮助学生融合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如用数学计算比例,用工程思维调整结构),鼓励学生个性化设计(如图案、形状)。在本课例中,部分学生尝试了非传统风筝结构,小组内分工协作,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为解决诗歌鉴赏教学痛点,通过文字冒险游戏模式增强代入感,使得学生身临其境理解诗歌,产生主动学习诗歌的兴趣,寓教于乐。此软件设计利用基于Seedream2.1大模型下的AI绘图生成背景图片与角色图片,借助WebGAL开发工具,通过Python及JavaScript编程语言创设情景化叙事还原诗歌创作过程,将《望岳》的"远望—近观—细察—凌顶"结构转化为游戏关卡,使学生在多重互动中深度理解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与盛唐气象。
本节课紧密围绕高考,剖析近年高考中溶液粒子浓度变化图像真题,精准锚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全力提升学生应对高考此类题型的能力。将图像分为滴定过程pH变化曲线、分布系数曲线、对数图像三类展开。让学生精准把握高考命题风格与难度,增强备考针对性;同时注重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为学生搭建清晰的解题框架,提高解题效率。
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依托,选择了九年级Full Moon, Full Feelings 这篇文章通过“用英语讲中国传统故事”为线索,带领学生了解,感受传统节日的故事,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传统节日的故事。围绕festival 主题语境,在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的整合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本,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课基于必修一第五单元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结合AI技术,制作视频以及人物对话。以埃及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对比引入课堂,利用虚拟人物引导学生对于中国文化长久的延续性及世界影响力进行思考。
以金钱游戏导入新课,通过生活经验与物理学史引发认知冲突,演示牛顿管实验揭示"下落快慢与重量无关",引出自由落体定义。学生分组设计实验,验证其为初速零、加速度g的匀加速运动,自主推导规律,并用原理解释导入游戏。结尾分层作业巩固。
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二单元第三节汉族民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为介绍汉族民歌相关知识,以《澧水船夫号子》的激流搏浪、《脚夫调》的黄土放歌、《姑苏风光》的吴语吟唱为经纬,解码汉族民歌与地域文化、劳动智慧的共生密码,引领学生在沉浸式鉴赏中触摸中华文化根脉,厚植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
本案例将《氾胜之书》与农业知识相融合,旨在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深入理解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通过跨学科学习,以及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文化自信,为未来在农业及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助力学生理解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本课程以STEAM教育理念为核心,结合地理学科中的地貌观察,通过野外实践和数字地球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主动去制作地貌模型并分析数据。注重实践与创新,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高倩雯、刘媛、张泽、李媛、李桂花、王利等共计13位老师荣获三等奖。
此次表彰,不仅是对获奖教师个人卓越素养与辛勤付出的高度肯定,更是我校长期以来坚持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着力培育教师数字素养所结出的丰硕成果的集中体现。在此,特向所有获奖教师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数字化,致力于构建智慧教育新形态,赋能教师专业成长,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与全体师生携手共赴教育现代化的崭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