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霸凌
构建和谐校园
不要让青春成为眼泪
不要让前途毁于暴力
防范校园欺凌
听听老师们怎么说
初一(7)班 陈敏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引人关注。校园安全建设旨在增强学生文明守纪意识,提高抵制和防御校园欺凌的能力。校园欺凌主要有肢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以及网络欺凌。它们都具有较强的隐秘性,大多发生在课间、午休、上下学途中,教室、卫生间、宿舍、学校周边等没有老师监管的时间段或区域。面对欺凌,学生要勇敢说出事实,及时求救;要掌握证据,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老师日常多普及相关知识,细致跟进,关注学生思想动态,遇见问题积极解决。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我们要用真善美涵养青少年的价值观,用科学的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拒绝欺凌,与善同行,照亮孩子人生的道路。
初二(10)班 王甜
当孩子出现社交回避,眼神躲闪,不再与人说说笑笑;身上出现明显伤痕,却躲闪地说是自己摔的、碰的;情绪长时间低落,莫名流泪,或突然激动,双手紧握,身体紧绷;近期经常发呆,双眼无神或充满悲伤;总是憋着回家才上厕所,回家后猛喝水;甚至开始出现偷窃钱财等行为……出现这些情况就需要家长们提高警惕性了。
反欺凌,我们可以做什么?
正确应对校园欺凌,需要家校协同,把潜藏危害消灭于萌芽状态。学校方面:制定校规,规范师生言行。设立特定渠道,便于学生报告欺凌事件、寻求帮助。对师生进行反欺凌培训。利用班会或团辅活动设计相关活动,帮助学生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家长方面: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要帮助孩子获得友谊。当孩子说出欺凌遭遇时,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其次要接纳孩子情绪,耐心倾听。最后要收集证据,方便找警察办案,并积极与学校沟通协作。最重要的是,做好事后复盘,借此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只有家校合力,才能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高一(8)班 赵华
近期,一件情节极其恶劣的校园霸凌事件频繁刷屏,这使得校园霸凌又一次变为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作为一名政治老师,在我看来年龄并非是施暴者逃避法律制裁的借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也有法律的规定,犯了错就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而校园霸凌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作为施暴者,以后可能会走上更严重的犯罪道路;作为受害者,若是一直将痛苦埋于心底,既会使其身心受伤,更是在纵容施暴者的暴行。因此,处理校园霸凌,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应对方法:1. 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处理好同学间关系,尽量避免矛盾的发生。2. 教导学生正确看待霸凌事件,要保持沉着心态,第一时间告知老师家长。3. 如若遇到此类霸凌事件,要先确保自身安全再去向老师甚至警方求助,不要逞英雄,以免受到不必要伤害。杜绝校园霸凌,让师生携手并进,共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高二(8)班 杨博僖
当霸凌发生时,对于霸凌双方而言,其身心必然会受到一定的伤害甚至产生心理扭曲,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其他学生也会无意识地进行模仿。这种影响是长期的,还有可能对未来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如遭遇欺凌,我该怎么做?保持镇定,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和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但是不要去激怒对方。学会寻求帮助。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无论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要告诉家长,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初一(13)班 石永谦
校园欺凌事件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解决。对待校园欺凌,我们要做到零容忍的态度。因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教育是解决校园欺凌的重要途径,应该以主题班会的形式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也要加强对欺凌行为的预防与制止。家长也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二、要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走出负面情绪的困扰。三、我们社会应密切关注校园欺凌问题,依法保护未成年人不受伤害
初二(15)班 郝嘉雯
对于校园霸凌,我认为改变这一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增强意识:我们需要提高全校师生对校园霸凌的认识,明确界定霸凌行为,让大家知道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2.教育引导:通过班会课、主题活动等形式,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3.家校合作:与家长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4.个别辅导:对霸凌者和受害者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背后的问题,如情绪管理、社交技能等。5.营造环境:努力营造一个包容、友善的校园文化,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被接纳和尊重。
防范校园欺凌
听听心理健康老师怎么说
学会与人交往
是人生中的重要课题
青少年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
家长老师需要时刻关注
孩子的身心发展
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
学生遭遇了校园欺凌,我们要怎么办?
保护“少年的你”
是学校老师家长每一个人的责任!
学生之间,在年龄、身体或者人数上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下述行为,或者以其他方式欺压、侮辱另一方,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害或者精神损失的,可以认定为构成欺凌。
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
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
恶意排斥、恐吓、威胁、逼迫、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
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发生校园欺凌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孩子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办?
1.保持镇定。
2.求救,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和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但是不要去激怒对方。
4.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5.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要告诉家长,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二、孩子遭遇欺凌,家长该怎么做?
1.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有些家长平时要求孩子一味顺从,打压孩子的自尊,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在学校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如果事态超出孩子的应对能力,家长应采取行动,与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
2.鼓励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能力,这对校园欺凌的影响能产生缓冲作用。
3.冷静,最重要的是孩子。当孩子讲述欺凌发生的情形时,请保持冷静,很好地倾听并作出回应,让孩子知道这个情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父母都会站在他这一边,支持他。
4.共情,先别追问过多细节。不要一味安慰孩子不要和同学计较,这可能让孩子误以为遭受欺凌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让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与自责。对孩子表达共情,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号:他所描述的事情并不是成长过程中的“常态”,你对于他所遭受的对待非常痛心。
5.接纳,父母绝不抛弃你。孩子遭受欺凌后容易出现极端情绪,如对于人际关系异常抗拒,不愿意上学等,这个时候家长要宽容对待,因为孩子可能处于应激状态,不要对他产生二度伤害。
6.安抚,先平复孩子的情绪。孩子在极度没有安全感时更看重别人的关心,越早把情绪处理好,对孩子的伤害和日后的影响才能越小,这比起解决事情本身更重要。
7.感谢,你肯将事情讲出来,很勇敢。告诉孩子很感谢他有勇气告诉你这件事,同时向他说明,只有他愿意谈到这个事情,爸妈才有机会可以帮助他。比较有效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我知道你需要很大勇气告诉我这些,尽管这么艰难,你却依然愿意告诉我,谢谢你的信任。
三、发生校园欺凌,学校该怎么做?
1.救助为主:对于校园欺凌受害者,校方应立即组织医疗救助、心理干预、司法协助等。
2.适度惩戒:对校园欺凌的加害者,校方一定要通报其家长,给予严肃批评教育,绝不姑息,总体原则是确保教育挽救的宗旨,在法律的范围之内予以适当惩处。
3.快速反应:学校要及时关注学生动态,立刻开展救助工作,合理处置欺凌事件。
4.低调弥补:在处置过程中,校方要从受害人角度出发,多关注受害孩子、家长的利益,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客观回应社会关切。
四、预防“校园欺凌”应做到“三不”
不做受害者
(1)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2)前往厕所、楼道拐角或者学校附近巷子等校园欺凌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
(3)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
(4)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不做欺凌者
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1)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2)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3)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
(4)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抵制校园霸凌
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
告诉孩子们
既不要做施暴者
也不要做受害者
让我们共同努力对校园欺凌说不
愿所有青春都能被温暖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