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区枣园小学第六期师傅暨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
黄花落叶写诗意,示范引领促成长。11月7日,未央区枣园小学“师傅暨骨干教师示范课”系列活动第六期如期举行。骨干教师张晓荣老师运用思维型教学为大家带来一堂精彩的数学示范课《分数的再认识(一)》。
思维型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强调以诱发认知冲突为特征的教学引入、以自主建构为特征的教学过程、以思维监控为特征的教学反思和以灵活运用为特征的教学迁移。一节完整的思维型教学的课堂需要包含六个基本环节:创设环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和应用迁移。
情境创设生活化
本节课,张老师能够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以自己女儿的视角创设了让学生帮助兄妹两个解决诸如分蛋糕的纠纷问题生活情境,而且这样的情境贯穿课堂始终,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整堂课学生学习主动积极。
问题设计层次化
张老师设计的问题链紧密相连,目的明确,层层递进。从开课的帮助兄妹俩分蛋糕、画图形,到帮妹妹选糖果,直至最后的谁送给妈妈压岁钱多等问题,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思维发展进阶化
张老师秉持“以学定教”的理念,开课伊始,让学生自主写分数并画出来,在旧知的整理与分析中引导学生概括出“一个、一组、多组”表示“整体”的概念,然后再从开放性的“选糖果”中分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再引申从“部分”图形画出“整体”图形,到最后的迁移运用—知道哥哥和妹妹拿出压岁钱的份数,思考谁给妈妈的压岁钱多的问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独创性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就选择糖果问题,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并阐述了理由。
朱昶乐同学说:可以选最多的一袋,因为可以分得多。这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刘子钰同学说:可以选最少的一袋,因为小孩子一天吃3个糖适中,吃多了对牙齿不好。这是从健康角度解决问题。
学生的高阶思维在一次次的碰撞中得到有效的发展。
分享交流研讨化
11月8日的教研活动中,青年教师就张老师的这节课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本次活动我们领略了张老师的风采,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深厚的教学功底。生活与知识链接,自由切换的情境创设以及巧妙的教学设计令我们赞叹不已。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培养也是数学老师课堂教学必备的技能。其他教师对于本节课的重点概念“整体1”的教学策略发表了看法,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
师徒携手同成长,砥砺前行共芬芳。相信青年教师学习后,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思索中不断前行!枣小的徒弟们,请接上师傅的接力棒,不断创新思维型教学模式,期待在课堂教学中绽放别样的光芒!
(供稿:徐金梅 杨亮 樊清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