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学期以来,安康高新区花园九年制学校立足学校实际,聚焦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提升,深挖校内外教育资源,探索育人新路径,以“三个课堂”为着力点,夯实过程管理,积极构建“大课堂”育人格局,有效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落实落细,切实达到减负增效目的。
一、强化“第一课堂”主阵地,聚焦课堂提质增效,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提高站位,加强学习培训,提高落实“双减”的自觉性。学校先后召开学生教师会、家长会、专题培训会、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宣传国家“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的具体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和家长认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作为,理解、接纳、执行好“双减”政策,形成家校合力,促“双减”政策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夯实管理,优化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学校始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本学期以来,又相继制定“五项管理”和“双减”实施方案、作业管理及公示等规章制度,严格落实领导包抓年级制度,精细化过程管理,坚持月评估和随机抽查相结合,从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辅导等各个环节进行督查。在备课上,要求教师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和教法,发挥集体备课力量,优化教案设计;在上课上,要求教师革新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应讲尽讲,彻底改变教学中高耗低效现象,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课堂都能“吃饱”“吃好”;在作业布置上,要求教师进一步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实施分层布置,严控作业总量,严格执行作业每天公示,学校把关审核制度,自觉接受各界监督,把学生作业负担和时长减下来;在辅导上,坚持落实教师结对帮扶制度,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针对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以更优质、更高效的课堂助推“双减”政策落地。
加强教研教改,以研究促提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双减”给减轻的是学生负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为目的,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标靶,规范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还通过公开课展示、各级教学能手赛教、教学基本大比武、名师送教送培、教研协作区教学研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等研修活动,让广大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和效果,以适应“双减”形式下,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二、打造“第二课堂”大舞台,着眼学生素质拓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学校不断完善课后服务,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严格落实课后延时服务“5+2”要求,每周除过安排对学生提供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作业辅导,个别化的辅导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外,还拓展开展体育、音乐、劳动等活动,让学生的课后延时服务丰富多彩,解决家长后顾之忧。与此同时,学校还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设足球、篮球、羽毛球、书法、竖笛、美术、象棋、跳绳、乒乓球等12各社团,科学合理组织学生进行文体活动,定期开展各类比赛,学期末全校组织各个社团汇报展演活动,打造“第二课堂”大舞台,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和能力提升。
三、用好“第三课堂”大平台,实现知识能力有效衔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充分挖掘校外社会资源,用好“第三课堂”大平台,有效延伸和拓展育人途径,形成育人合力。先后组织学生走进安康市科技馆、市公民道德模范馆、新东方烹饪技术学校、本地的花园名俗文化馆等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学雷锋义务清扫活动等,通过学生亲手做、亲眼看、体验和实践,实现了学生知识能力有效衔接,促进全面成长,学以致用。
学校通过聚焦“三个课堂”,多措并举,多点发力,让国家“双减”政策在校园落地开花,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让学生在学校学足学好,全面发展,同时助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
(王开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