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第二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
汉阴县第二幼儿园 何晓宁
汉阴县第二幼儿园创建于2014年7月,现设大、中、小共18个教学班,是当前县域内最大的一所公办幼儿园,目前有幼儿700余人。建园以来,该园始终坚持以“让孩子成为孩子”的办园理念;始终以幼儿为圆心,以幼儿生活、兴趣为半径,以适宜的、和谐的活动为支点,丰富和扩展生活即教育的内容,把有价值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范畴,以课程促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基于幼儿本身开发班本课程的背景
1.立足幼儿年龄特点,满足幼儿兴趣、好奇心
虞永平教授说“适宜性”是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追求适宜性也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他强调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实际基础是班级,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也应该以班级为基点。3—6岁的儿童,由于年龄特点所决定,一方面生活经验不足,另一方面又渴望认识这个世界,好奇心强烈,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兴趣。因此从幼儿个体、经验、兴趣出发,构建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班本化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2.立足幼儿园的实践,丰富园本课程。
我园是省级示范园,一直以南师大整合主题课程为基础课程,2017年起,进行了《幼儿园德育园本实践课程的实施研究》,在园本课程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教师对于课程的实施、主题活动的开展,并不陌生,有较好的课程实施经验。但基础课程一般基于年级组开展,由幼儿园、年级组统筹安排,有时不能很好的满足班级幼儿兴趣、问题需求,班本课程立足班级幼儿实况,更具针对性、个性化。
二、班本课程的基本理念
1.课程观:基于幼儿兴趣的班本课程,幼儿是课程实施的主人。
班本课程的实施是以班级为单位,以班级幼儿兴趣需要、问题困惑、生活经验等为导向展开活动,反应的是教师、幼儿之间真实的学习、探索过程。它是教师在一日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动态课程,它要求教师要关注幼儿生活的细节和特点,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问题,把握幼儿的动态发展情况,是一个以班级为基点的课程实施过程。
2.课程特点
(1)幼儿全程参与课程: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儿童兴趣为导向,课程内容的选择、活动的实施与调整,幼儿全程参与,幼儿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者,而非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
(2)适宜的班本课程:课程实施灵活、机动,班本活动不再是幼儿园统一安排,内容的选择、目标的制定、活动的预设完全根据班级“量身制定”,活动时间及形式由班级教师灵活自主安排,课程班级个性化较强,具有不可复制性。如中四班教师发现班级幼儿不爱吃主食,一到进餐环节粮食浪费现象严重,简单的说教效果不明显,于是带领班级幼儿开展《好吃的粮食》班本课程,通过“认识各种粮食”、“粗粮大变身”、“古诗《悯农》”、“光盘行动”等不同活动,引导幼儿知道珍惜粮食。
3.教师是课程的支持者与研究者:对教师是一种挑战,课程目标的制定,活动的预设及实施,是在与幼儿的互动中,不断讨论、反思中推进,教师不再是被动地“照本宣科”,而是要善于观察幼儿、引导幼儿,用专业的眼光审议课程教育价值,掌握课程实施的主动权,做出适合本班的课程活动。
三、班本课程实施的目标
1.幼儿发展目标——探索、创造、合作、自信、自主
幼儿在活动中,善于观察、表达,能够大胆提出问题,能够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参观、讨论等方式尝试解决问题,生成新的经验,从而认识世界。
2.教师发展目标:提高课程开发、实施能力
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本质是经验课程,幼儿园经验课程设计应该以儿童中心的取向为主,我园尝试开发班本课程是以幼儿自身的需要、动机、兴趣、经验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来组织课程,提高教师根据儿童兴趣需要设计主题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四、班本课程的内容
1.班级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如:认识自然奥秘、昆虫等
2.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好玩的泡泡、有趣的陀螺等
3.幼儿的困惑。如:颜色的世界
4.幼儿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好吃的粮食、与“筷”同行。
五、班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一)起始阶段
1.课程内容的选择
在幼儿园生活、学习与游戏中引导幼儿发现生活,提出问题。班本课程内容的提出,是建立在班级教师细微的观察、师幼讨论、发现课程价值三方面基础上的,在确定好内容后,撰写班本课程计划,经过课程审议小组审议,批准后方可开展。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除了关注幼儿的需要和兴趣,还应着眼内容的教育价值。比如小班《好玩的泡泡》,幼儿对吹泡泡确实很感兴趣,但只是带领幼儿吹泡泡,课程的教育价值不大,老师就会立足泡泡游戏、泡泡儿歌、泡泡水制作、泡泡创意画等等活动,带领幼儿在泡泡的主题活动下将活动教育价值最大化。
2.课程的审议
幼儿园成立专门的课程审议、指导小组。小组成员由业务园长、保教管理人员、教研组长组成,根据各班级的班本课程计划表,立足班级幼儿年龄特点、现有水平、教育价值、资源利用等方面,综合考评,给予指导建议,确定课程是否予以开展。
(二)课程的实施阶段——班本活动的开展及反思
各班立足班级实际情况,遵循班级幼儿的兴趣点,深入挖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的实施不是一个单一的活动,而是又围绕主题预设目标的多个活动组成,通过游戏、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不同形式的活动组织幼儿在兴趣中探索。幼儿全程参与活动的选题、活动内容,教师作为组织者,每次活动后注重与幼儿讨论,听取幼儿的感受,并及时调整下一次活动的内容,让幼儿成为课程真正的主人。
班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指导下的幼幼评价:评价的重点是幼儿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困惑是否得到满足,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动手、思维、语言、合作等能力是否有所提升为依据,在每一个班本活动后,教师会组织幼儿交流互动,为幼儿之间的互评提供机会。
2.行为观察评价: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观察幼儿,通过拍照、视频、撰写观察日记等方法评价幼儿的活动情况,反思活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下一次活动内容。
(四)课程故事的分享
班本课程,百花齐放,幼儿园鼓励教师将开展的活动,以教育故事的形式,用文字图片记录,并发表于幼儿园公众号,共大家学习交流,同时也助于增强家长对班级课程的了解。
六、班本课程实施的成效及成果
(一)成效
1.幼儿方面:孩子对活动很感兴趣,因为这是孩子自己发起的活动,活动中他们能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勇于探索。动手、表达、小组合作等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他们成为了快乐的孩子、个性的孩子、真正的孩子。
2.教师方面:班本课程的探索与实施,切实提高了教师观察意识、课程意识,培养了教师课程组织与实施的能力。用反思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班级活动,也加深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反思评价能力。
(二)成果
1.课例:目前幼儿园已形成完整的主题班本课程案例20多个,形成班班有课程、班班有亮点的良好态势。
2.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基本步骤初步形成,班本课程实施趋于常态化。
七、班本课程实施的不足与下一步计划
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发现班本课程的实施对于幼儿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但在实施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与困惑,比如家长资源利用不充分,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家长资源的作用,可以请家长参与班本课程的计划与实施,鼓励家长为活动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幼儿园课程建设是推进幼儿教师发展的窗口之一,我园当以班本课程为契机,本着课程游戏化、生活化的理念,追随着孩子的兴趣,捕捉生长点,引发孩子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在积累经验的问题情境中不断生成新经验,将班本课程常态化,不断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