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我园自然课程建设进程,分享交流自然课程实施动态,提升教师课程构建能力。2021年10月14日,汉阴县第三幼儿园开展了自然课程故事分享活动。教师从幼儿视角出发,追随幼儿兴趣、关注幼儿成长挖掘园内、园外各种资源。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创生出别开生面的课程故事—《蚕宝宝的一生》。
课程故事
课程故事《蚕宝宝的一生》起源于本班幼儿的兴趣热点,班级教师根据孩子的需求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蚕宝宝饲养活动,它的进程始终围绕“兴趣、问题”展开,反映的是教师、幼儿之间的真实互动、问题探究、实践学习过程。
课程分享
大四班邹茜老师从课程起源、兴趣调查、故事发展、后期打算四个方面对课程故事《蚕的一生》进行了分享,整个过程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对师幼参与课程实施进行了分析和精彩呈现。在课程故事《蚕的一生》当中,教师敏锐捕捉到孩子对蚕宝宝的兴趣点,开展了《蚕的一生》《我眼中的蚕宝宝》、《蚕宝宝搬新家》等一系列主题活动。
精彩点评
课程故事分享后,该园园领导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中的亮点,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做到了细、实、精,对参与本次课程实施的教师团队给与了高度评价,并针对本次课程故事分享中存在的问题给与了指导性建议。本次活动以课程故事分享为导向,对课程故事的研发有了新的启迪。同时,大家也认识到课程故事的建构是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中、在教师之间理念的沟通中、在幼儿不断学习和尝试中进行的,无论是互动还是学习、尝试都是动态的,在动态中建立起课程故事的框架和理念。
环境生成课程,课程来源于生活,在饲养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搜集资料-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中,对蚕宝宝有了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在实践过程中,孩子们与蚕宝宝共成长,了解了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观察、记录、交流、探讨中碰撞出非常有教育价值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育”见惊奇“育”见美。
(通讯员:邹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