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如何让课堂教学“减负提质”、如何让作业高效发挥作用、如何让课后服务体现人性化?秋季开学以来,汉滨区茨沟小学积极面对新挑战,统筹安排,落实多项措施,在抓好教学常规工作的同时,组织开展多彩的社团活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确保“双减”政策落实见效。
精心谋划 凝聚合力
开学以来,学校及时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教师会,从“双减”工作的背景、内容和方法上进行详尽的解读,从构建新的教研机制、提升课堂教育质量、升级完善课后服务等方面打出组合拳,从“双减”背景下的育人目标、课后服务的课程体系建设、质量监控与评价方式的优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分层教学的推进等方面全方位展开研讨。在此基础上,完善“双减”工作方案,保证“双减”工作有效实施。
为加深家长对“双减”“五项管理”“5+2”课后服务等政策的了解,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群、致家长的一封信、校园微信等形式,向家长们进行了详尽地宣传解读,呼吁家校协同育人,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和乐课堂 轻负提质
教学中,要求各科教师努力做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以课堂练习设计为主线,注重向40分钟课堂要效益。开学初,各教研组聚焦“双减”主题,开展基于“强课提质”为核心目标的“30+10”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引导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各教研组组织开展了作业设计与管理专题研讨,提升各科教师的作业设计的能力,并制定了《作业管理细则》,引导教师探索分层设计作业,改革作业评价方式,优化作业质效。建立作业公示制度,从源头治理学生作业负担过重问题。
打造社团 引领成长
开展学生课后延时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乐学、好学的系统工程。学校严格按照“5+2”模式,制定实施方案,扎实做好课后服务,明确每周一、二、四以班为单位进行作业辅导,为学生答疑解惑,并组织影视教育、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每周三为无作业日,全校集中开展社团活动,本学期,结合实际,成立了韵律操、篮球、跳绳、合唱、钢琴、舞蹈、竖笛、国学经典、军鼓、小泥工、手工制作等社团,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校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通讯员 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