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可不是百米冲刺,更像是带着蜗牛散步,得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才行。”山阳县第一小学的语文教师陈莉,是一位临近退休的老班主任,她对教育事业满怀热忱,始终坚守在教育教学一线,探寻着教育的真谛。
陈莉老师坚持用心工作,用爱育人。在长期实践里,她摸索出一套很有效的班主任工作方法,领导、同事夸奖她,家长们信任她,学生们也都喜欢她。
陈老师常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每次接手新班级,她都花很大精力,仔仔细细抓学生的行为规范。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陈老师就给孩子们讲文明礼仪、卫生常识,教他们遵守纪律。她带着学生制定《班级章程》《在校行为规范》,还想了班级口号,在学生心里树立起公正、积极的形象。她在班里设置“文明之星”“卫生卫士”这些评比栏目,让学生们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学校每周的纪律、卫生评比,她带的班级经常被评为“文明班级”,还多次拿到“卫生流动红旗”。
陈老师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打造了一套有特色的班级管理办法。她在班里推行“一帮一”“一盯一”,让每个学生都有个竞争对手,大家比学习、比清洁、比体育、比值日。这样一来,学生们身边就有了榜样,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班级里形成了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学习更积极了,学习成绩提高了,学风也越来越好。她教的语文、道法这两门课,在县、市统考里年年成绩都很优异。
在班级集体活动方面,陈老师也很用心,围绕班级设计开展了好多活动,像主题班会、跳绳比赛、讲故事比赛、课前三分钟演讲,还有庆“六一”活动等等,让学生们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陈莉老师有一套很管用的“三心工作法”:观察学生时细致入微,和学生沟通时特别有耐心,帮助学生时全心全意。
班上有些调皮的学生,上课根本不安分,自己不遵守纪律,还影响别人,课堂作业、课后作业都不做。老师、班长检查作业,他们也不当回事,就像俗话说的“躺在泥里不怕水”,谁都拿他们没办法。但陈老师没靠纪律、制度去处罚他们,而是主动接近这些学生,找各种理由和他们拉近距离。她努力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找到一点就使劲表扬,让学生们尝到成功的快乐。慢慢地,这些学生把陈老师当成了知心朋友,以前的坏毛病也都改了。
教师节那天早上,陈莉老师像平常一样去教室,一进教室就看到办公桌上放着一个精致的玻璃罐,里面全是学生们亲手叠的纸星星,每一颗都装满了对她的祝福。最大的那颗星星上写着:“您教我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可我们想让所有人都知道,您是世上最好的老师,是我们心里最亮的灯塔。”罐底还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陈老师,您退休后我们还能来找您读书吗?我们舍不得您。”
看到这些,陈莉老师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她知道,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她的教育生涯,会在学生们的爱和想念里,画上一个圆满而又温暖的句号。
曾经有家长特别感激陈老师,送来锦旗,陈老师却婉拒了,她说:“孩子们上课专注的眼神,认真学习的模样,就是对我最好的奖励,比什么奖章都珍贵。”
在这二十年班主任工作里,陈老师特别注重和家长配合。她经常用电话、微信和家长沟通,节假日还会去学生家里走访,和家长拉近了距离,家长们也更支持学校的工作了,陈老师在家长圈里口碑特别好,教育效果也更好了。
陈老师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对学生充满爱心,工作特别热心,对未来也充满信心,在教育岗位上一直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她总反思自己的工作,想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每天早上,陈老师都会提前到学校,打开教室窗户,让新鲜空气充满教室;中午太阳大的时候,她会提醒孩子们多喝水,关心他们的身体;放学后,走廊都没人了,她还留在教室里,耐心给学生解答问题。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些年,陈莉老师收获了“优秀班主任”“十佳阳光班主任”“优秀编导”等众多荣誉,多次受到县教体局的表彰。她带的班级也多次被评为学校的“优秀班集体”,获得“商洛市优秀少先队集体”的称号。
虽然快要退休,离开自己奋斗多年的教育岗位了,但陈莉老师还是主动挑起了重担,教五(7)班的语文、道德与法治课,还当着这个班的班主任。她想继续做那个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老师,坚守自己的初心,陪着孩子们迈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供稿:吴霞)